皮样囊肿15例诊断及治疗

2008-04-23 00:00:00 来源:

  皮样囊肿是眼眶囊肿较多见的一种,多位于眼眶外上方,边界清楚,皮肤色泽正常。诊断正确,完整彻底切除,疗效好。我科从1993-04~2006-12手术治疗15例,现报告如下。
  1 临床资料
  1.1 本组男11例,女4例;年龄11~40岁, 10~15岁2例,16~20岁3例, 21~25岁5例, 26~30岁3例, 31~35岁1例, 36~40岁1例。本组15例中13例位于眼眶上缘,眶内2例。发生在眶缘者自幼发现绿豆或黄豆大小包块,无肿痛现象,包块随年龄增长逐渐长大,表面光滑,无压痛,与周围界限清楚,可移动,多为圆形,球状,很大者3. 0 cm×3. 0 cm×2. 5 cm。位于眶内2例,其中1例于18岁发现,另1例21岁发现,由于眼球向下内前突,运动受限前来就诊,检查视力,其中1例双眼视力0. 6,矫正视力1. 2;另1例双眼裸眼视力0. 8。双眼角膜、晶体、玻璃体、眼底均未见异常。
  1.2 诊断:CT检查:眼上缘肿块,骨膜下间隙呈圆形或半圆形包块,包块内含有液状脂肪、毛发、脱落的上皮组织, CT密度一般不均匀,毛发、囊壁密度较高,液状脂肪密度较低而均匀。B超:有液性暗区,回声分布不均。病理检查:皮样囊肿均有完整的囊壁。囊壁中有有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,长短不一的毛发较多,占到囊肿1/5~1/3不等,液状脂肪占囊肿体积的2/5~4/5,含量较多,冬天离体后很快凝固呈黄油样,夏天气温高一般不易凝固。穿刺:用9号针头可抽出液状油脂,呈黄色,如在冬天很快凝固。针头太细抽不出液状油脂。
  1.3 治疗:结合本组15例,术中分离一般比较容易,皮样囊肿有完整的壁,壁较厚,柔韧,光滑与周围包绕的结缔组织容易分离,用眼科小弯剪分离,可以完整取出,缔部一般深入骨缝。靠近骨壁切除:如在眶内者,分离较困难。分离时注意不要损伤提上睑肌、泪腺、上直肌、外直肌。
  2 结果
  15例均手术,未见1例复发,随访2个月~13年,其中超过5年者7例, 8年者3例。
  3 讨论
  皮样囊肿大多数自幼年发现包块,生长缓慢,无红肿热痛,对视力无明显影响[1]。大多数在青少年中出现症状,大部分位于眶上缘外上方。生长在眼眶周围者,特别是眼眶上缘者,要与皮脂腺囊肿、血管瘤、脂肪瘤等相鉴别[2]。皮脂腺囊肿多为实性包块,B超检查无液性暗区。血管瘤随体位改变而变形,脂肪瘤除无液性暗区外,弹性较好,压之容易变形。穿刺检查抽出液状脂肪是诊断皮样囊肿简单而有效的办法,但要排除血管瘤。血管瘤穿刺容易引起出血,血管瘤皮肤颜色呈暗紫色,而皮样囊肿80%的患者有液状脂肪,皮肤颜色与正常皮肤颜色相同。B超检查:根据波形、液性暗区为诊断提供依据。CT检查:根据密度高低为诊断提供依据。手术治疗皮样囊肿是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。眶外的皮样囊肿因囊壁坚韧光滑,与周围容易完整分离。完整切除是防止复发的根本,因而要分离直到骨壁,紧靠骨壁完整切除[3]对于眶内的皮样囊肿,术前要有充分准备:眼眶的皮样囊肿的缔部从眶内发出,术中要仔细分离,不要损伤提上睑肌、泪腺、上直肌、外直肌。

3333
3334
更多>
  • 口腔颌面部皮样、表皮样囊肿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?

  • 口腔颌面部皮样、表皮样囊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
微信 微信
微信
微信
公众号 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